新闻
新闻发布会
国内
山东网视
电影风向标
母婴
食品
财经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搞笑
网上杭州
3G
媒介
手机杭州网
国际
杭州热线
金网
杭州评论
杭州社区
新思丝
奇闻
科教
军事
教育
体育
健康
招聘
IT
食品
乐卡会
行业联盟
主页 > 新闻 > 毕节试验区系列报道之二十

毕节试验区系列报道之二十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4-13 17:03 编辑:系统抓取   我要投搞

拈花一笑万山红

——百里杜鹃乡村旅游强势崛起


百里杜鹃一角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充分发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不断打响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新农村。


百里杜鹃党工委书记熊灿平(中)到乡村旅游示范点调研(周燕林 摄)

机制创新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百里杜鹃管理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既管景区又管社会,采用托管的方式推动景区建设。

一是省市同谋高规格建制。2007年7月,根据省委关于“在景区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统筹景区开发和建设”的决定,中共毕节地委、毕节行署设立了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作为地委和行署正县级派出机构,对百里杜鹃风景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是划零为整“人花”同管。将分属黔西、大方两县的金坡、仁和、普底、大水4乡5个核心景区,40多个景点,20余个最佳景点及部分村近10万人口,总面积500余平方公里由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保护开发和管理。

三是创新机制特色崛起。作为省级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把城乡当成景区治理,把农村当成景区建设,把农业当成企业经营,把农民当成工人管理,以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从发展中受益,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把通村、通组公路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来建设,把农家小院建成景点。以农旅融合、农旅一体的思路,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花卉、特色种养等山地高效特色农业, 通过农业的企业化把农民变成工人,用企业文化代替农耕文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将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转变。


百里杜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游建新(右二)检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周燕林 摄)

文化培育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内涵

百里杜鹃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文化生命力强、产业发展门槛低、附加值高的优势,整合开发苗寨、彝寨等原生态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村寨观光、民族文化演艺、特色生活体验、民族美食餐饮等旅游产品,推进乡村特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的高度融合。

一是不断丰富文化主题活动。按照“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原则,策划开展彝族祭花神、索玛花开大型文艺演出、空中观花旅游、全国杜鹃花展和杜鹃花论坛、生态旅游论道、国际彝族火把节、毕摩文化论坛、乌蒙欢歌彝舞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展示景区花海魅力和民族文化风采。

二是深度开发文化艺术产品。按照引进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发展一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企业,开发刺绣蜡染、民族石刻等承载民族民间文化的旅游工艺商品,并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旅游商品制作、加工、销售,提高旅游商品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目前,全区有旅游工艺品厂、民韵蜡染刺绣旅游商品手工艺品厂等7家民营企业,吸纳680余户、2360余人参与制作、加工、销售。

三是持续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共建设村级文化场所55个,图书室130余个,文化墙5000余米,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放映电影场600余场,组织开展文艺演出90场次,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并带动农民组建腰鼓队、秧歌队、武术队等6支。百里杜鹃普底乡彝族风情小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仁和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普底乡迎丰村广场(周燕林 摄)

创新产品激活乡村旅游新兴市场

百里杜鹃管理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开发出一系列续接四季、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呈现出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地方的发展态势。

一是推出花海生态休闲游。推出春季观花游、高山草甸游、生态休闲游,着力打造杜鹃花文化旅游区、米底河生态旅游区、百里杜鹃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大草原高山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区“四位一体”旅游目的地,逐步实现四季连环。

二是推出特色乡村度假游。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为抓手,依托现有乡村度假旅游基础,融合彝族、苗族、满族等民俗文化,加大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力度,每年举办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形成一批具有黔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成功打造的附源、化哪、永兴、桥头、凉井、杜鹃等18个村寨,每年接等游客上百万人次,村寨人均收入过万元。


普底乡桥头美丽乡村(周燕林 摄)

三是推出避暑休闲度假游。发挥“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突出与“火炉城市”及其他城市的气候差异,对接新兴市场需求,加快培育高端避暑度假旅游产品,扩大避暑度假区规模,从差别化、个性化的角度推出清凉避暑产品。2014年推出的“19℃的夏天”避暑季,6月至9月,共接待全国各地避暑游客110.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7亿元。

四是推出山地户外运动体验游。加快节点乡镇、景区等配套开发,推出一批精品自驾车与自行车旅游线路,开发自行车旅游产品及其配套产品,形成一批参与性强、体验内容丰富的户外运动旅游产品。成功打造山地自行车专业跑道2条,举办国内国际赛事10余场次。

五是推出康体养生体验游。以百里杜鹃养生康都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带动,完善康体养生配套设施,开发一批异地养生养老别墅、养生养老公寓等旅游地产,大力培育以休闲养生、森林氧吧康疗等为主的养生与老龄旅游度假产品。目前规划面积为140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牡丹园”、“紫薇园”、“金果园”、“玫瑰园”基本建成,玫瑰精油加工和温泉养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索玛花园度假酒店一角(周燕林 摄)

强化服务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围绕全省大扶贫战略,百里杜鹃多番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形成竞争优势,恰逢其时地走出了一条推动大旅游促进大发展的新路。

一是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顺应群众需求,百里杜鹃加快农村水、电、路、讯、房的改造和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1个,解决农村95628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医生全覆盖;总投资3.38亿元的扶贫生态移民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共搬迁安置移民553户2483人,有效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现有公路网约800公里,路网密度和道路通达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百里杜鹃大草原日出一角(代永平 摄)

二是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了提高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享受旅游“红利”,百里杜鹃管理区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利用自家的住房搞农家乐,并组织农民到成都、重庆、遵义等地参观考察,请专家为群众搞厨师培训、接待培训。同时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制定乡村旅游标准,创新营销体系,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十二五”期间,百里杜鹃共培育发展石牛、大荒、永兴、附源等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杜鹃湖、九龙山、大草原、米底河等特色乡村旅游点20余处。培育农家旅馆、农家饭店280余家,共有床位3000余个,餐位8000余个。2011至2015年,百里杜鹃各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2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4亿元;直接就业人员9300余人,受益人员8万余人。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户均纯收入达9万元,通过旅游扶贫净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农民旅游纯收入从180元增长到3800元,增长21.1倍,核心景区农民人均旅游收入上万元,所辖4乡2区全部减贫摘貌。


百里杜鹃索玛栈道

三是以旅游链条延长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围绕‘建园区、兴景区、促增收’目标,统筹推进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协调发展,增强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的融合度,依托旅游业快速发展,使现代特色农业产生旅游业态,‘以园兴旅’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园促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创收’引导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一花带动百花开,百花盛开幸福来’的良好格局。2015年,全区种植商品蔬菜8230亩,特色经果林7618亩;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7个,养殖乌蒙土鸡15000羽,养殖可乐猪500头,养殖优质能繁母牛250头;种植优势中草药2720亩。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百里杜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04元,同比增长12.9%。以前的粮农,正迅速在转变为花农、果农、菜农过程中迈向小康。(龚超)(照片除署名均由百里杜鹃管委会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苟敬萍

广告,发稿等业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杭州热线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杭州热线"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杭州热线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